1,571
Views
0
CrossRef citations to date
0
Altmetric
Articles
Special Topic: Intellectuals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

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s interpreted by the Chinese intelligentsia of the 1930s

Pages 217-232 | Published online: 14 Dec 2011

Chinese language bibliography

  • Ai Siqi 艾思奇,“论思想文化问题”,《认识月刊》,1937 年,1号,1–16 页。
  • Ai Siqi ,“什么是新启蒙运动”,《文摘》,1937 年,2 卷,1期,127–28 页。
  • Ai Siqi ,“新启蒙运动和中国的自觉运动”,《文化食粮》,1937 年,1号,35–39 页。
  • Beiping chenbao 《北平晨报》,1937 年5月4日。
  • Bing Sheng (Mao Dun) 丙生(茅盾),“‘五四’运动的检讨”,《文学导报》,1931年,1 卷,2期,7–14 页。
  • Chang Yansheng 常燕生,“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——二十年来中国思想运动的总检讨与我们最后的觉悟”,《国论》,1935 年,1 卷,1 期,11–13 页。
  • Chen Gaoyong 陈高佣,《中国文化问题研究》,上海:商务印书馆,1937 年。
  • Dagongbao 《大公报》,1935 年4 月5日。
  • Hu Sheng 胡绳,“‘五四’运动论”,《新学识》,1937 年,1卷,7 期,333–38 页。
  • Hu Shi 胡适,“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”,《新潮》,1920 年,2卷,3 期,467–95页。
  • Hu Shi ,“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”,《独立评论》,1935年,150号,2–4页。
  • Hu Shi ,“今日思想界的 –个大弊病”,《独立评论》,1935 年,153 号,2–5 页。
  • Hu Shi ,“五四运动纪念”,《民国日报》 (上海) 副刊 《觉悟》,1928 年 5 号 5日。
  • Hu Shi ,“易卜生主义”,《新青年》,1918 年,6 期,3–23 页。
  • Kong Haizhu 孔海珠,《左翼·上海》,上海:文艺出版社,2003 年。
  • Lei Bohao 雷伯豪,“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何处”,开封《教育平话》,1935 年,1卷,5期,6–8页。
  • Li Lizhong 李立中,“中国本位文化建设批判总清算”,《文化建设》,1935 年,1 卷,7 期,43–56页。
  • Li Maimai 李麦麦,“评《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》”,《文化建设》,1935 年,1 卷,5 期,27–31页。
  • Liang Shiqiu 梁实秋,“自信力与夸大狂”,《大公报·星期论文》(天津),1935 年6 月9 日。
  • Lin Xi 林锡,“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影响”,《尖锐》,1932 年,1号,11–16页。
  • Liu Shi 柳湜,《国难与文化》,上海:黑白丛书社出版,1937 年。
  • Luo Jialun 罗家伦,“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和影响”,《文化教育与青年》,上海:商务印书馆,1947年,41–48页。
  • Luo Jiufang 罗久芳,“罗家伦与五四运动”,《百年潮》,1999 年,5 期,42–47页。
  • Luo Zhitian 罗志田,“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”,《社会科学研究》,2006 年,4期,138–43 页。
  • Qi Boyan 齐伯岩,“五四运动与新启蒙运动”,《读书月报》,1937 年,2号,7–10 页。
  • Qu Qiubai 瞿秋白,《瞿秋白文集》,7卷,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1 年。
  • Shi Taixu 释太虚,“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”,《文化建设》,1935 年,1卷, 9期,23–32 页。
  • Tao Fen 韬奋,“我们的灯塔”,《大众生活》,1935 年,1号,1–4 页。
  • Wang Qisheng 王奇生,《革命与反革命: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0 年。
  • Wang Xuru 王虚如,“中国文化建设的途径”,马若芳编:《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》(下),上海:龙文书店,1935 年,71–74 页。
  • Wu Shifu 伍石夫,“中国现阶段文学之诸问题”,《榴火文艺》,1936 年,1号,2–6页。
  • Xu Xingchu 许性初,“从五四运动说到一十宣言”,《文化建设》,1935 年,1 卷,5 期,31–34 页。
  • Yang Hu 杨琥编: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》,福州: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1年。
  • Ye Qing 叶青,“五四文化运动的检讨”,《文化建设》,1935 年,1卷,8 期,22–35 页。
  • Yi Jia (Qu Qiubai) 易嘉(瞿秋白),“‘五四’和新的文化革命”,《北斗》,1932 年,2 卷,2期,322–28 页。
  • Yu Yingshi 余英时,“文艺复兴呼?启蒙运动呼?——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”,《重寻胡适历程:胡适生平思想再认识》,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 年,242–68 页。
  • Zhang Pan 张磐,“中国文化之死路”,广州《民国日报》,副刊 《现代青年》,1934 年,1–25 日。
  • Zhang Shenfu 张申府,“五四运动和新启蒙运动”,《什么是新启蒙运动》,重庆:生活书店,1939 年,3–17 页。
  • Zhang Shenfu, “在文化运动奇线上答陈序经博士”,广州《民国日报》 现代 《现代青年》,1934 年, 2月2日。
  • Zhang Taiyuan 张太原,《<独立评论>与20 世纪30 年代的政治思潮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6 年。
  • Zhang Xiruo 张奚若,“国民人格之培养”,《独立评论》,1935 年,150 号,14–17 页。
  • Zhao Jisun 赵济孙,“中国文化运动之史的评述”(上),《人民评论》,1934 年,31 号,7–16 页。
  • Zhong Ji 仲季,“新启蒙运动之路”,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史编:《北京地区抗日运动史料汇编》,3 辑,北京:中国文史出版社,1996 年,93–96 页。
  • Zhonggong Beijing shiwei dangshi yanjiushi, Zhonggong Tianjin shiwei dangshi ziliao zhengji weiyuanhui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、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:《北方左翼文化运动汇编》,北京:北京出版社,1991 年。

Reprints and Corporate Permissions

Please note: Selecting permissions does not provide access to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, please see our help page How do I view content?

To request a reprint or corporate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, please click on the relevant link below:

Academic Permissions

Please note: Selecting permissions does not provide access to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, please see our help page How do I view content?

Obtain permissions instantly via Rightslink by clicking on the button below:

If you are unable to obtain permissions via Rightslink, please complete and submit this Permissions form. For more information, please visit our Permissions help page.